中国成功在动物身上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测试
五月 08, 2020 15:28 Asia/Shanghai
伊朗华语台消息:中国媒体报道,已经成功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新冠病毒疫苗测试。
昨日,《科学》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省疾控中心、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该论文展示了PiCoVacc(纯化灭活新冠病毒疫苗)在猕猴中的良好抗病毒能力,注射了该疫苗的猕猴能够对后续的新冠病毒感染产生抵抗作用,不仅不会产生新冠肺炎症状,而且咽部、肺部也检测不到新冠病毒。相关研究曾于4月19日发表在预印本网站 bioRxiv上,疫苗已经在4月16日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有论文显示,新冠疫苗能够在动物中起到保护作用。
纯化灭活疫苗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疫苗生产方式,针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就是以这种方式生产的。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都期待能够新冠病毒疫苗能尽快上市,但疫苗生产从来不是一容易的事情。像HIV和丙型肝炎病毒,由于病毒容易突变,疫苗研发一直进展缓慢。从这一点来说,开发新冠病毒疫苗要相对简单,至少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新冠病毒并没有特别棘手的靶标,而且突变相对缓慢,这意味着免疫系统能够对其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在新研究中,为了获取更适合接种的疫苗,研究从11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获取了新冠病毒样本,用于测试临床前抗体中和效果以及疫苗测试模型。其中病人分别来自中国(5人)、意大利(3人)、瑞士(1人)、英国(1人)和西班牙(1人)。
这11份样本病毒分散在新冠病毒进化树上,在后续选择中,研究选取了CN2株进行疫苗研发。在病毒生产中,仍然采取的是细胞扩增病毒的方法,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作为病毒生产工具,通过多代培养将CN2从P1不断扩增到P10。
在遗传稳定性的评估中,与P1代的病毒株相比,P5代和P10代的病毒株一共只出现了两个氨基酸替换(前者有一个丙氨酸→天冬氨酸的变化,后者有一个苏氨酸→异亮氨酸的变化),这两个氨基酸替换位点,并没有出现在关键的刺突蛋白编码区,因此研究获得的多代CN2病毒株有着非常高的遗传稳定性,这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
Instagram:parstoday_chinese
微信ID:parstodaychinese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