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被卢浮宫经销商盗走的文物?
-
巴黎卢浮宫中的伊朗文物
伊朗华语台消息:如今在巴黎卢浮宫保存的许多伊朗文物,是在伊朗政治弱势时期,通过考古发掘、可疑的交易,有时甚至是掠夺而流出国外的。
将伊朗文物转移至西方博物馆,特别是巴黎卢浮宫,是文化遗产和国际法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些代表伊朗古老文明的文物,大多是在特殊情况下,通常是在伊朗政治薄弱、缺乏适当保护法律的时期流出祖国的。
在19世纪和20世纪,许多西方官员利用外交影响力、挖掘许可和科学考察的名义,将伊朗文物转移或偷运出境。伊朗法律和监管结构的薄弱,特别是在卡扎尔王朝和巴列维王朝初期,为文物的非法出口创造了条件。
大流士一世宫殿的柱头,是最具代表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文物之一,从伊朗南部苏萨古城遗址被转移至巴黎卢浮宫。埃兰和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泥板,这些来自伊朗西南部古代文明的文物,同样被送往卢浮宫。展现阿契美尼德王朝艺术技巧和军事力量的弓箭手浮雕,也是从伊朗古代历史中被盗走的文物之一。
卢浮宫的伊朗展厅,是伊朗古代文明的宝库,虽然令人引以为傲,但也提醒着人们那段对文化遗产忽视和外国势力干涉的历史。如今,关于将这些文物归还伊朗的讨论仍在进行,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层面的政治和法律意愿。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盗窃和走私文物被视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严重侵犯,并可根据国际法律框架进行追究。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是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贩运和转移的最重要国际文件。该文件要求各国防止文物非法出口,并在发现时将其归还原籍国。
即使在缺乏正式条约的情况下,尊重各国文化遗产并防止其被掠夺的原则也已成为公认的国际规范。伊朗是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的签署国,近年来通过与国际刑警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已成功追回部分文物。
许多被转移的文物目前保存在如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等西方博物馆中,它们的归还面临着法律挑战。伊朗及其他国家已为追索历史文物做出努力。从当代国际法的视角看,当年的这些转移行为侵犯了国家的文化遗产。
西方官员在盗取或转移伊朗文物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政治影响力、外交关系和科学考察利用的结合。这一过程不仅威胁了伊朗的文化遗产,也是二十世纪文化殖民主义的一个例证。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并进行国际法律追索,可能是维护各国权利的重要一步。
伊朗文物外流是二十世纪文化殖民主义的典型案例,它不仅威胁了国家遗产,也影响了民族的历史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