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军事力量之源:军事精英的培养与本土能力的投资
-
也门的军事力量
伊朗华语台消息:也门的军事力量长期以来令外界感到困惑,一个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深陷人道主义危机,且经济几近崩溃的国家,如何维持并不断强化自身的军事能力?
在分析也门导弹与无人机力量的来源时,西方军事官员和分析人士通常将“安萨鲁拉”运动(西方媒体称为“胡塞武装”)的军事力量归因于伊朗,强调伊朗在导弹与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也门对伊朗地缘政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据今日帕尔斯(Parstoday)报道:安萨鲁拉运动及也门多位军事官员一再强调,其包括导弹与无人机技术在内的抵抗力量,主要源于本土研发与技术积累,而非依赖外部援助。例如,也门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阿里·胡塞在2018年接受法国24台采访时明确指出,“我们对来自俄罗斯和韩国的导弹进行了改进,并实现了自主研发。这些导弹并非伊朗制造……”

纵观也门的历史与部落结构,不难发现该国人民历来具备广泛的武器获取渠道。尚武文化更助长了这一传统——在也门,成年男子普遍会收到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和匕首作为礼物。因此,也门社会对武器与战争的熟悉程度远超许多国家,甚至有说法称,其境内AK步枪的数量是该国人口的三倍。以约2800万的人口规模(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国家之一)计算,也门的社会武装程度极高。在此背景下,追求现代化武器装备,实属自然演进。

数据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也门在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力资源方面具备可观潜力。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早在2004年,也门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已超过54%,尽管该组织此后未再公布更新数据。也门历史最悠久的高校包括萨那大学(创建于1970年)和亚丁大学(创建于1975年)。此外,重要高校还包括阿比扬大学、塔伊兹大学、扎马尔大学、荷台达大学、穆卡拉大学、哈杰大学和欧姆兰大学。根据ICU世界大学排名,萨那科技大学在全球高校中位列第3066位,居也门国内高校之首。当前,也门共有6所大学开设博士项目,学制为3至5年不等,本科教育一般为4年,工程类为5年,医学类为6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5—2006学年,也门公立大学注册学生人数已达17.4万,私立大学在校生亦达1.2万人。
也门主要大学排名如下:
也门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1)
萨那大学(全国排名第2)
塔伊兹大学(全国排名第3)
亚丁大学(全国排名第4)
扎马尔大学(全国排名第5)
阿比扬大学(全国排名第6)
这些数据表明,“也门缺乏专业人才”的说法并不准确。毫无疑问,这些专业人才在推动该国工业与军事基础设施发展,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发挥了关键作用。
军事精英培养的发展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也门军队中专业受训人员的积极作用,他们在近年来的武装力量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在俄罗斯等东方阵营国家接受多年培训的也门军官和军事工程师,成功实现了现有武器系统的本土升级与改造。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萨那当局接纳了200多名伊拉克军事专家,并将他们安置于由前总统之子艾哈迈德·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指挥的特种部队营地。部分专家被编入也门第一装甲师,随后国防部设立了军工研发部门,任务是在伊拉克专家协助下改进俄制与朝鲜导弹系统。
随着也门民众对萨那安萨鲁拉运动的支持日益增强,这一由也门本土专家主导的研发部门最终被该运动接管。自2015年3月也门战争爆发以来,安萨鲁拉运动与也门军方合作,成功实现了导弹和无人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
本土化战略的高投入
关键问题在于:也门如何在对抗沙特联军的同时,在与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最新冲突中,不仅构建起庞大的武器库,还持续实现军事技术,尤其是导弹、无人机、防空系统和海上作战等领域的自主突破?答案在于——安萨鲁拉运动与也门军队依托本土知识体系和忠诚且专业的人力资源,克服重重挑战,自主设计、制造并部署高效武器装备。若非如此,单靠外部援助根本无法支撑长期抗战和多次制胜。
近年来,安萨鲁拉运动在军事领域实现了显著的本土化创新成果。除对现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外,该运动还成功研发了无人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海上作战系统(包括无人艇与水雷)等一系列新型武器,并已在萨那军工展览中对外展示。
也门通过发展导弹与无人机能力,运用非对称战术,在长达七年的战争中有效削弱沙特联军实力并逐步扭转战局。2023年10月“阿克萨洪水”行动及加沙战争爆发后,也门抵抗运动宣布将持续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发动导弹打击、无人机袭击及红海封锁行动,直至战争结束。尽管遭遇美以大规模空袭,也门仍持续发动攻击,展现出高度的军事韧性及对本土军工体系的坚定信心。
安萨鲁拉运动在导弹与无人机领域实现了基于本土能力的关键突破,其军事战略具有以下两大核心特征:
1. 远程打击能力:优先发展长航程无人机与高射程导弹。也门导弹射程由2015年的250–400公里,逐步提升至2016年“布尔坎”导弹的800公里,再到2023年“阿基尔”弹道导弹突破1000公里。2019年测试的“布尔坎-3”型射程达1200公里。此外,“巴勒斯坦-2”型导弹(预计射程1350至1900公里,搭载1吨弹头)以及射程超过1650公里的“圣城”巡航导弹,进一步彰显了其远程打击能力。
2. 武器多元化:通过协同运用无人机、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提高整体战术灵活性。例如,在导弹发射前,先行派遣无人机进行雷达干扰与压制,从而增强打击效果与突防成功率。
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法比安·海因茨长期关注也门武装力量在导弹与无人机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安萨鲁拉运动已成功实现导弹和无人机的本土化制造。
海因茨指出,也门部队不仅具备有效操作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武装力量善于借助崎岖山地隐藏与部署发射装置,这极大增加了美以两国实施追踪与打击的难度。他强调:“这些能力赋予也门更强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发动持久的地区性消耗战,同时稳固与地区盟友的合作关系。”
战争研究学教授詹姆斯·罗杰斯指出,也门正运用多样化的协同攻击战术,旨在突破敌方先进的防空系统。虽然这些系统过去尚能发挥拦截作用,但随着也门抵抗力量等国家在无人机领域实现自主复制与持续创新,拦截难度已变得“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极为艰难”。他强调,这正是安萨鲁拉运动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无人机部队、推进技术革新的核心动因。
无人机技术的引进与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且获取便利,已成为非对称战争中的关键利器,对传统空军构成重大挑战。罗杰斯指出,到2040年,也门安萨鲁拉运动有望部署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全自动化无人机系统,这不仅将显著提升空中无人机作战能力,也将在陆海两域开辟新型作战空间。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没有本土科技实力和自主管理体系,这些军事突破根本无法实现。必须承认,西方长期贬低也门科技水平的宣传战,反而蒙蔽了其自身军事机构与媒体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