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伊朗,谁来拯救世界摆脱以色列公开和隐秘的危害?
-
如果没有伊朗,谁来拯救世界摆脱以色列公开和隐秘的危害?
伊朗华语台消息:以色列多年来一直在西亚推行“焦土政策”。从不断轰炸加沙地带和屠杀巴勒斯坦平民,到暗杀伊朗核科学家和对叙利亚发动空袭,以色列的政策始终建立在战争扩张和破坏稳定的基础之上。
《新闻周刊》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以色列可以拯救世界免于伊朗核威胁》的文章,其作者是犹太民族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科夫·卡茨(Yaakov Katz)。与美国这家鹰派出版物的其他言论一样,这篇文章不仅是片面和浅薄的分析,而更多的是为战争贩子和支持战争的军事经济机构宣传的一篇杂乱无章的文章。作者以令人惊叹的自信,利用让读者暂时遗忘以色列罪行的技巧声称,以色列已经准备好单枪匹马拯救世界(实际上是指殖民主义的西方)免于所谓的“伊朗威胁”。然而,核心问题在于:如果没有伊朗,谁来拯救世界摆脱以色列这一罪恶源泉?谁能对抗犹太复国主义公开和隐性的影响,该政权不仅扰乱了全球政策,还将西亚地区的一部分变成了焦土。
以色列:用渗透手段扰乱全球政治的政权
以色列在许多全球动荡中,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都扮演着不可否认的角色。犹太复国主义机构在国际政治中的渗透,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甚至联合国,已经将全球政策引向偏离公正与稳定的方向。从强大的游说组织如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让美国外交政策为以色列服务,到破坏和平协议的努力,都显示了以色列在全球舞台上的破坏性力量。
例如,过去几十年,以色列持续通过渗透西方政府,阻碍任何有利于西亚各国人民的联盟或协议的形成。2003年对伊拉克的入侵便是明证,这一行动基于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虚假情报,并得到了犹太复国主义游说团体的直接支持,其结果却是伊拉克被破坏和ISIS恐怖组织的形成。
西亚地区公开的屠杀与战争的扩张
以色列多年来在西亚推行“焦土政策”。从加沙地带不断的爆炸事件和屠杀巴勒斯坦平民,到暗杀伊朗核科学家和对叙利亚发动空袭,以色列的政策始终是围绕战争扩张和破坏稳定展开的。
加沙地带,这座拥有200万人口的露天监狱,已成为以色列野蛮政策的象征。对该地区的持续攻击,以及西方对其居民实施残酷制裁,是以色列公然侵犯人权行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以色列在国际机构中的广泛影响力,世界选择对此保持沉默。
破坏民主与扩散恐怖活动
以色列另一个破坏性方面是它不断努力破坏该地区乃至其他国家的民主。在埃及,以色列支持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的军事政变,并推动镇压人民运动。在伊朗,通过支持恐怖组织如“人民圣战组织”(MKO)以及实施破坏行动,试图制造动荡并削弱伊朗主权。
在地区之外,以色列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暗杀与渗透也比比皆是。从摩萨德在德国的间谍案件,到干涉英国选举、通过网络空间传播虚假信息破坏印巴关系,再到参与分裂苏丹、控制阿根廷对外关系(根据阿根廷政治官员的证据),以及在波兰对外关系中的政治干预,甚至干预法国和匈牙利议会,或通过脸书数据破坏摩洛哥和西班牙的关系,操控利比亚部族冲突,以及在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进行间谍活动和绑架,这些都表明,以色列的行为对全球民主构成了巨大威胁。
将西亚变成焦土
以色列推行好战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弱小、分裂、不稳定的地区,使之无法形成对以色列的任何威胁。以色列通过煽动和支持叙利亚、也门,甚至伊拉克(尤其是科学家遭暗杀事件)内战,将部分地区变成了一片废墟,使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以色列军事力量的幻觉:徒劳的“铁拳”
《新闻周刊》的文章试图将以色列描绘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军事力量。然而事实是,以色列的军事能力虽然借助了美国的先进技术,但其在面对黎巴嫩真主党、伊朗甚至哈马斯时,其失败已暴露无遗,仅在面对叙利亚的闲置装备时稍显优势。
最近几个月,伊朗两次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发动了名为“真诚承诺”的导弹袭击,这些行动不仅挑战并摧毁了以色列的防御系统,还精准打击了一些重要战略目标。根据公开的视频显示,在第二次行动中,70%以上的导弹都穿过了以色列的防御。伊朗方面宣称,在第二次行动中发射的200枚导弹中,有180多枚击中目标。另一方面,尽管部分指挥官和著名领导人牺牲,黎巴嫩真主党依然是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他们不仅没有退出博弈,还迅速恢复其能力并出乎所有人预料。在最近的冲突中,即便依赖美国提供的强大军事力量,以色列依然未能将真主党剔除,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停火协议,并承认真主党地位。
与此同时,哈马斯虽然被作者声称“已被彻底歼灭”,但哈马斯仍然对以色列造成严重打击。哈马斯持续攻击以色列的设施和装甲车辆,甚至击杀了以色列士兵和残害儿童的部队。这表明,这个组织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凭借其游击战略,已成为一支顽强且难以预测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根据历史记录,无论是黎巴嫩真主党还是哈马斯,他们每一次都以更加强大的阵容回归。可以预见,以色列未来面临的挑战只会愈加严峻。
战争经济的幕后推手:为利润而挑起战火
雅各布·卡茨的文章更像是一场荒诞的梦呓或幼稚的战争游戏幻想,而非严谨的分析。他没有对西亚的现实境况进行全面而复杂地审视,而是试图为自己的战争假设寻找依据。
《新闻周刊》文章暴露无遗的一点是,煽动与伊朗开战是军火企业和军事游说团体的一项盈利手段。战争的最终受益者只会是殖民西方的军事工业。因此,这篇文章不是一份现实的分析,而是服务于战争的工具,而这些战争的人力与经济成本,最终将由西亚地区人民以及全球社会,尤其是能源领域来承担。
如果没有伊朗,世界将如何?
撇开以上所述,假如伊朗不存在,谁能在面对如此规模的破坏政策、屠杀和以色列对世界与地区的渗透时挺身而出?伊朗不仅是自身的屏障,更是整个地区乃至世界抵抗以色列无休止野心的屏障。
世界必须承认,以色列不仅不是一个合法的存在,反而是对全球稳定与发展的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