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伊朗的攻击为何适得其反?
-
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伊朗的攻击为何适得其反?
伊朗华语台消息:一家美国刊物撰文分析了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在为期12天对伊朗的战争中遭遇失败的原因。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周二刊文指出,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与伊朗最近的战争对特拉维夫产生了反效果,该政权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
据今日帕尔斯(Parstoday)报道:该美国刊物在文中分析道,战争通过以色列的大规模袭击拉开序幕,包括针对伊朗设施的隐秘行动和空袭,但伊朗迅速以导弹袭击以色列和美国基地作为回应,引发严重的地区紧张局势。此举向对手传递出伊朗有能力在境外升级局势的信号。
该美媒补充道,尽管以色列官员声称取得战果,但伊朗核计划并未遭受实质性破坏。根据西方情报评估,该计划的主要研发设施完好无损,以色列“削弱伊朗威慑力”的目标也未能实现。
《外交政策》还披露,伊朗议会通过决议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转而采取“核模糊战略”——这种与以色列长期奉行的核政策如出一辙,即拒绝说明核能力并阻止核查人员入境。
伊朗的导弹实力
文章中指出,虽然核设施受损情况尚不明确,但伊朗的导弹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其弹道导弹成功突破美以防空系统,击中军事基地、情报总部、炼油厂及研究中心。据《外交政策》报道,伊朗的反击导致本古里安等机场关闭、以色列经济停摆,以军至少消耗了5亿美元的美制“萨德”拦截弹。尽管以色列审查机构封锁媒体报道,仍有超过4.1万份战争赔偿申请登记在册。
特朗普前顾问史蒂夫·班农直言“停火协议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拯救以色列”,并承认以方防空系统已接近弹尽粮绝的状态。特朗普也坦言以色列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
伊朗民族主义高涨
《外交政策》分析,伊以战争在伊朗国内引发意料之外的社会效应——与西方预期相反,伊朗内部非但未引发政治变革或政权崩溃,反而强化了民族主义情绪与国家认同。战争不仅未破坏伊朗内部稳定,还增强了民众凝聚力。对以色列袭击的强烈抗议已引发全民动员,涵盖从艺术家、运动员到宗教人士乃至Z世代的各个社会群体。
报道称,伊朗民众主动收留战争流离失所者,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儿童、医生和平民遇难的画面强化了民众认知——这场战争的目标不是解放他们,而是摧毁他们的国家。
《外交政策》最终总结,以色列原指望战争能颠覆伊朗现有政权,结果却完全相反。这场战争非但未能削弱伊朗,反而暴露了以色列的战略缺陷,并有力强化了伊朗国内阵线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