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中国潜艇首次联合巡航为何重要?
伊朗华语台消息:俄罗斯与中国潜艇首次在亚太地区展开联合巡航。
据今日帕尔斯(Parstoday)报道: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发表声明称,已于2025年8月上旬与中国潜艇举行联合巡航,此次行动紧随中俄"2025-海上互动"联合军演之后在日本海展开。
俄罗斯海军“沃尔霍夫”号潜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艘潜艇共同执行了这次历史性的首次联合巡航任务,完成任务后均已返回基地。两艘潜艇沿预定航线穿越日本海与东海海域。
"沃尔霍夫"号潜艇已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军基地,全程航行超过2000海里。此次巡航中,俄军"古鲁麦克"护卫舰及"福季·克雷洛夫"号救援拖船为潜艇提供了支援。
太平洋舰队同时指出,此前俄罗斯"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反潜驱逐舰与中国"绍兴"号驱逐舰、"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已共同执行了两国本年度的第五次海上联合巡航任务。
俄中第五次联合巡航的主要目标被确定为强化两国海上合作、保障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监控海域及保护俄中海上经济设施。中俄首次亚太联合巡航于2021年举行,此后已成为年度常态化行动。
中俄潜艇联合巡航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可从多维度分析:
战略互信深化
此次史无前例的水下联合巡航彰显两国间高度军事互信。
潜艇因其隐蔽性特征需极高技术协调与安全保障,如果缺乏充分信任是不可能实施此类任务的。
作战协同拓展
联合军演与巡航为两国海军提供作战协同与经验交流平台。
此类合作提升双方在防空、反潜及海上设施防护等领域的联合行动能力。
对地区和世界发出的地缘政治信号
在国际局势紧张尤其俄西方对峙背景下,此举展现北京与莫斯科的战略协作关系。
在日本海、东海等敏感水域巡航,可被视为向地区其他力量传递威慑信号。
区域稳定维护
根据官方声明,这些任务的目标被明确表述为"保障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维护海上经济利益"。
此类合作有助于构建海上力量平衡,以对抗美国及其盟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此次巡航不仅将中俄军事关系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向世界传递出两大亚欧强国战略协作的明确信号。
中俄官方声明强调,这些演习与巡航"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纯属年度合作框架内的行动。但日美视此举为挑衅行为。
日本海与东海是中日韩美之间领土争议与军事竞争的区域。在俄罗斯与北约关系、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此次潜艇巡航可能被美国及其盟友解读为针对西方在亚洲影响力的战略协作展示。
西方分析人士声称此类联合行动可能促使地区国家加强军力建设与国防预算,从而引发竞争与互信恶化的循环。
而俄中分析人士则认为此类军事合作有助于构建力量平衡、遏制区域单边主义,长期来看可能促进局势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