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巴基斯坦七十年的干预:伊斯兰堡—华盛顿关系的深远影响
-
美国对巴基斯坦七十年的干预:伊斯兰堡—华盛顿关系的深远影响
伊朗华语台消息:过去七十年来,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始终受到华盛顿在政治、安全及经济领域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影响。
伊斯兰堡多次尝试重新定义对美关系均未取得实质进展,历史遗留的不信任阴影阻碍了两国建立可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篇今日帕尔斯(Pars Today)的报道将系统梳理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美国的干预行径,具体内容如下:
关系起源与早期干预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美国将其确立为冷战时期的重要盟友。双方在安全与军事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达到顶峰。伊斯兰堡在华盛顿的支持下主导了阿富汗圣战者的武装配备。然而,苏联撤军后,美国迅速削减支持,并通过核制裁向巴施压。这段经历成为华盛顿将伊斯兰堡工具化的首个显著标志。
国内政治:美国渗透的舞台
近几十年来,巴基斯坦国内政治持续受到美国干预的影响。从美国在巴政府与反对派斗争中的选边站队,到其被指控涉嫌参与政府更迭,诸多事件的矛头常常指向华盛顿。在拜登总统任期内,伊斯兰堡方面曾公开指控美国政府策划“颠覆政权”行动。此外,拜登在胜选后长期拒绝与巴基斯坦时任总理通电话,这一举动被巴基斯坦媒体广泛解读为政治上的蔑视和施加压力的信号。
安全议题:持续施压的工具
反恐议题长期以来是美国向巴基斯坦施加压力的核心手段之一。尽管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承担了巨大的代价,不仅投入了大量财力,更付出了沉重的人力成本,美国仍屡次指责其“庇护武装分子”。美方将“俾路支解放军”“马吉德旅”等组织列入恐怖主义名单,却对区域内某些极端势力的活动采取选择性忽视。这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表明,美方的相关举措更多是服务于地缘战略布局与对巴施压的实际需要,而非真正致力于有效的反恐合作。
经济制裁与定向打压
美国的经济干预始终是伊斯兰堡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多次中止军事财政援助、停止与军方的教育培训合作,以及威胁实施新制裁等。特朗普时期以“塔利班在巴藏匿”为由中止军事援助,使双边关系跌至冰点。这些压力尤其在巴基斯坦经济危机期间,迫使伊斯兰堡强化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便是这一替代路径的显著例证。
印度在施压格局中的角色
美国对巴基斯坦实施干预的一个重要维度,体现在其不断强化与印度的战略关系之中。作为巴基斯坦长期的地缘政治对手和核竞争对手,印度在美国的印太战略布局中被赋予了显著地位。华盛顿通过深化对印支持——尤其是在先进军事装备、技术转让与防务合作领域的举措——实质上改变了了南亚的力量平衡,使巴基斯坦处于不利地位,成为对伊斯兰堡施压的附加因素。
伊斯兰堡的抗衡策略与路径选择
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战略压力,巴基斯坦在一系列原则性立场上保持了连续性: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反对华盛顿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持续深化与东方阵营国家的合作关系。近期伊朗高级官员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以及伊斯兰堡同中国、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合作的不断推进,均表明巴基斯坦正积极通过拓展区域战略替代选项,逐步降低对美国的传统依赖。该国分析界普遍认为,唯有保持高度的战略自主意识,并深刻反思历史上与大国互动的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再度将阶段性的战术合作转化为损害自身长远利益的“战略陷阱”。
美国在巴基斯坦内政、安全及经济领域的干预导致两国关系持续紧张不稳。从核制裁到反恐指控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强化了伊斯兰堡的不信任感。当前,巴基斯坦在东方合作与西方压力之间摇摆不定,伊斯兰堡—华盛顿关系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晦暗。只要美国的干预政策持续,两国关系便难以超越战术层面,无法发展为可持续的平衡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