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货贸易成为规避二级制裁影响的可行方案
-
易货贸易成为规避二级制裁影响的可行方案
伊朗华语台消息:西方单边制裁的扩展,促使俄罗斯、伊朗及巴基斯坦等国重新启用古老的“易货贸易”机制,以维持彼此间的商业往来。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对美元及全球银行体系的依赖,也在深刻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随着西方对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制裁持续加剧,国际交易领域出现了古老交易模式的回归趋势。易货贸易作为人类最初的交换形式,如今已成为非西方国家绕开制裁、维持贸易流动的一项重要战略工具。这篇今日帕尔斯(Pars Today)的报道将讨论亚洲经济中的易货贸易现象:
易货: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地缘政治
作为人类文明中最早的交换形式,易货贸易是一种不通过货币的直接交易模式。尽管随着货币体系的发展,其重要性曾有所下降,但在当代制裁压力下,它再次成为受限制国家维持经贸往来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模式,各国可以在无需依赖易被追踪或封锁的国际银行体系的情况下,有效保障基本贸易需求。
具体案例:从汽车换小麦到石油换茶叶
近年来,易货贸易领域涌现出诸多实践案例。在中俄经济合作中,莫斯科以小麦换取中国汽车,并以金属交换机械设备。在中伊经济合作中,中国企业向伊朗出口汽车零部件,以换取铜、锌乃至开心果;另一标志性交易是伊朗通过斯里兰卡茶叶出口结算石油债务。此外,巴基斯坦也签署了易货协议,以大米交换伊朗的石油、铜和电力。
巴基斯坦:易货贸易的新兴参与者
为拓展易货贸易,巴基斯坦近期积极修订相关法律框架,已与伊朗、阿富汗及俄罗斯签署多项协议。此举不仅有效缓解了该国外汇储备压力,也使其成为印度巴斯马蒂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这一系列战略举措,预计将对南亚地区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反应:监控、识别与反制
欧美国家正密切关注这一新趋势,通过建立“共同优先商品清单”锁定并追踪50种俄方军需关键物资,同时警告国际企业谨慎参与可能经中国、阿联酋及印度等第三国转运的交易。
印度处于风暴中心:在西方盟友与对俄利益之间权衡
作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及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之一,印度在西方对俄制裁中面临巨大压力。特朗普政府曾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并指责其“资助俄罗斯战争”,施以空前压力。然而,印度方面强调与莫斯科之间“历经考验的持久关系”,并明确表示将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此举使美印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风险因素。
易货回归下的全球贸易前景
易货贸易不仅是一种短期应对方案,也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可能发生的深层变革。这一现象反映了非西方国家致力于建立平行贸易体系、以减少对西方主导机制依赖的努力。尽管面临商品价格波动与物流复杂性的挑战,易货贸易在短期内有助于受制裁国家维持经济运转;从长期看,这一趋势可能削弱美元霸权,并催生全球经济的新板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