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18, 2018 19:30 Asia/Shanghai

精神健康就是人的生活中有目标有意义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人信仰真主,信仰死亡之后的永生,与伟大的真主保持关系产生的结果。精神健康将给人带来愉悦、希望、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以及今后两世的幸福,并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之间建立基于崇高道德、友爱基础之上的密切关系。我们为大家制作的这期精神健康系列节目将从伊斯兰教的角度阐述获得精神健康的方式和途径,希望我们的这一节目能够赢得广大听众朋友的满意。

        身体和心理健康与精神所保持的关系近些年来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研究结果,宗教和信仰对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着适当影响。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把精神健康增加到身体、心理以及社会保持健康的因素之中,并宣布,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保持着联系,并且相互产生着影响。人的精神健康与其它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应当关注这一问题。部分威权人士表示,如果说在20世纪科学重心是在外部环境,那么,在21世纪科学重心将转向人的内心世界。换言之,世界进入了另一个时代,重大发现并不在我们的周围环境,而是在人的内部世界 。

 

        实际上,人是精神和身体两个部分组成的,因此人类具有诸多潜能,如果这些潜能以适当和平衡方式得以发掘,那么,它们将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完美。因此,为了人的健康,应当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身体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身体健康通过细心照料、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健身运动、吃药打针等方式可以实现。关于精神健康,医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士经过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和精神行为能够对人产生积极影响,以至于宗教信仰和良好的精神修养可以治愈许多疑难杂症,比如癌症、毒瘾、残疾等。当然,精神健康并不局限于祈祷和精神状态对改善疾病产生的影响,也并非取代传统的治疗方法和医学。而是说,精神因素对认知、信念、看法、价值观、态度产生深刻影响,并且对人身的物理系统也产生影响,对人的思想和身体所产生的这种影响被称为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没有统一的定义,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定义精神健康。不信仰后世的人会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并通过这种看法对精神健康发表观点。在他们看来,精神是表面的事情,它涵盖可感知的事物,诸如希望、安宁、喜悦等。因此,为了获得精神和精神健康,他们忠告人们要从事一些活动,比如弹奏乐器、听音乐、从事艺术和体育活动、学习放松和集中精力的技巧等。如果这些人也谈论宗教和精神,那么,他们只会把它视为是人获得安宁的工具。

 

        但是在宗教看来,精神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地位。精神是因人类与造物主之间长期保持关系而产生的,它使人保持一神论信仰。保持一神论信仰的人相信真主在所有事物中的力量和哲理。他认为因果关系的背后是真主,真主是一切事物的主因。这种观点可使他摆脱迷茫,使他保持良好的心态。他明白这一真理即:使人真正存在的是他永久的精神。今世的生活只是后世永久生活的基础。他将确定自己的最终目标,并且相比身体健康他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这样的人会对真主无穷的慈恩产生希望,任何时候他在真主阙前不会陷入绝望之中。

 

        一个笃信宗教的人的思想出现疾病是生活的艰难道路中遇到的一个小问题。因此伊斯兰教的专家们在给精神健康下定义时说:精神健康是人的生活中有目标有意义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人信仰真主的无穷力量,信仰死亡之后的永生,与伟大的真主保持关系产生的结果。精神健康可使人获得幸福、愉悦、希望、快乐、自信、安宁、保持健康的心态,以及今后两世获得救赎,并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之间建立友爱、良好、密切的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