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借中印施压俄罗斯的企图失败了?
-
中国、印度、俄罗斯领导人
伊朗华语台消息: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实施二级制裁、利用中国和印度作为施压俄罗斯工具的政策已宣告失败。
据今日帕尔斯(Parstoday)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在其Telegram上发文称:"欧美试图通过二级制裁和关税将北京和新德里变成针对莫斯科的“施压杠杆”,这一企图注定失败。如今,全球大多数国家已不太可能按照西方少数国家的规则行事,这种做法显然自相矛盾。"
这位俄罗斯议员指出,印度和中国已明确回绝了美国的施压。他强调单极世界和西方广泛影响力的时代已经终结,并补充道:"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不愿向那些自诩全球霸权的国家缴纳‘保护费’,更不会为所谓的“美国例外主义”牺牲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印度外长苏杰生强调,印俄关系具有独立价值,不应从第三国的视角来评判。北京方面也一贯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其与莫斯科的经济合作,并坚持深化对俄关系。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并威胁称由于新德里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并进口俄能源产品,印度将面临进一步惩罚。他声称:"印度长期从俄罗斯采购大部分军事装备,并与中国并列成为俄能源的最大买家。"
尽管特朗普威胁实施二级制裁和关税,印度政府官员仍明确表示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周六回应"印度炼油厂是否已停止进口俄石油"的质问时明确表示:"我们的采购决策完全基于国际油价及当时全球市场形势。"目前俄罗斯供应着印度超三分之一的进口石油,使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俄罗斯能源第二大进口国。
《纽约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即便面临特朗普的制裁威胁,印度官员仍将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两名印度高官透露,该国对俄政策并未改变。其中一位强调:"政府从未向石油公司下达削减俄油进口的指令。"。
印媒报道显示,该国炼油厂正满负荷运转,多家大型油企已就9月大批采购俄石油展开谈判。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印度炼油商以超常规折扣价购入两批俄油,导致当前全国炼油产能已达饱和状态。专家认为,俄罗斯已成为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突然终止合约实际上已无可能。
《纽约时报》同时指出,在美印双方正致力于达成双边贸易协定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威胁可能只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特朗普周五宣称将迫使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并声称"为达成与美国的贸易协议,印度将终止俄油进口"。
在美印因加征关税和施压停止购买俄石油引发的贸易摩擦持续之际,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特朗普核心幕僚斯蒂芬·米勒周日加大了对新德里的施压力度,指责印度"通过购买俄石油变相资助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他声称:"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印度继续购俄石油资助战争的行为不可接受。"米勒还宣称:"民众若得知印度购俄油规模与中国不相上下必将震惊——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此番言论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这个印太地区关键伙伴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批评。
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已明确拒绝华盛顿提出的减少或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要求。针对美方关于持续购买俄伊石油将受制裁的警告,中国官员明确回应称,石油进口将完全基于北京自身的政策考量。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华盛顿与北京于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为期两天的贸易谈判结束后透露,他已向中方明确警示采购受制裁俄伊石油可能引发的后果,而中方此前已就此作出符合自身立场的回应。
贝森特指出中国持续购买伊朗受制裁石油,并向俄罗斯出售价值逾150亿美元的双用途技术商品——这些物资直接增强了莫斯科对抗基辅的战争机器,并强调美方已向北京明确表达不满。这位美国财长声称,美国国会现有法案允许总统特朗普对购买俄受制裁石油的国家征收最高500%的关税,该法案还将推动美国盟友采取类似措施,旨在通过能源禁运彻底切断俄罗斯的收入来源。
特朗普于7月28日将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停战协议的50天期限大幅压缩,次日(29日)更警告称俄总统普京仅剩10天结束战争,否则所有购买俄石油的国家都将面临100%的二级关税惩罚。贝森特警告称:"我认为那些购买俄受制裁石油的国家应该为此做好准备。"
据其透露,中国官员早前强调"北京作为能源需求国拥有独立自主权,石油采购将基于本国政策"。中国目前仍以日均约200万桶的进口量稳居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印度与土耳其紧随其后。
莫斯科正通过深化与友好国家特别是中印的关系来突破西方制裁。面对西方几乎涵盖所有经济金融领域的全面制裁,俄罗斯正大力拓展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印这两个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西方新一轮协同制裁旨在彻底击垮俄罗斯及其经济体系。
与西方集团立场相左,北京和新德里在联合国安理会及大会关于乌克兰战争的决议表决中均投下弃权票,由此表明其在该问题上采取中间立场的意愿。即便面临西方施压,两国仍坚持与俄保持经济、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尽管西方多次要求中印加入对俄制裁,但均遭明确拒绝。事实上与西方期望相反,中印特别是与俄能源合作已显著深化。由于美国施压限制对俄交易,中印长期探索使用本币(人民币、卢比、卢布)等替代方案开展双边经贸乃至军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