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从稳态经济向修复型经济转型及伊朗在2025年上合峰会中的角色定位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天津举行
伊朗华语台消息:亚洲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主动重建生态系统、强化社会资本的“修复型经济”兴起,到伊朗通过上合组织多边外交重塑全球秩序规则。
随着企业向修复型经济转型,亚洲正通过上合组织等经济外交机制,不断强化其在重塑全球经济与政治规则中的作用。在今日帕尔斯(Parstoday)的报道中,我们会探讨亚洲的经济前景:
修复型经济:超越可持续发展范式
过去数十年间,“稳态经济”主要应对环境与社会危机,而今,亚洲企业正迈向更深层次的修复型经济。该模式强调重建受损生态系统与构建伦理导向的价值链。香港“生态圈”有限公司是典型案例,其通过回收海洋塑料垃圾生产新型纺织纤维,不仅净化环境,还与新世代消费者的伦理价值观产生共鸣。新加坡“Hawasan”公司则凭借直接空气捕集技术,在碳中和燃料的生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战略投资,替代额外成本
修复型经济的核心差异在于成本理念的转变。环境保护已不再被视作一种“额外成本”,而是一项涵盖三重维度的战略投资:它旨在重建自然资本、强化社会资本,并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回报。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例如法律框架尚不完善、研发成本高昂以及传统消费习惯的阻力,但资本正持续涌入环保与清洁能源领域的初创企业,这清晰地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伊朗在上合:从抵抗型经济到核心角色
与此同时,伊朗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第二十五次峰会上,凸显了经济外交与技术创新并重的战略地位。伊朗总统提出的“建设和解委员会”倡议以及创设“上合组织特殊结算账户”以降低对美元依赖的方案,展现出德黑兰在多边合作框架中的战略远见。峰会期间,伊朗东南部的恰巴哈尔港作为中亚地区通往公海的关键枢纽成为焦点,受到中国和印度的高度重视。北京提出的投资计划与新德里展现的合作兴趣,有望进一步推动伊朗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走廊。
制裁下的经济博弈:经济规则重塑
伊朗在峰会期间签署多项贸易与金融协议。建立独立金融机制——包括货币互换与本币结算——成为削弱制裁影响的重要战略环节。与中俄的合作及对印度资本的吸引,正逐步形成具有韧性的多边网络。在人工智能与卫星等领域与中国的合作,将强化伊朗的数字基础设施,并与能源和运输项目协同提升经济抗压能力。
中印:竞争与融合并存?
此次峰会的一项重要进展是中印领导人举行会晤,双方同意推动中断五年的直航服务重启。这一举措有望加强双边经贸往来,并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伊朗则凭借其战略性的恰巴哈尔港,成为连接中印的潜在枢纽,在该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不过,中印边境争端尚未彻底解决,加之北京与伊斯兰堡之间的密切关系,仍为区域动态增添了不确定性。
多极化未来:亚洲位于变革核心
2025年上合峰会不仅是一场区域性会议,更象征着西方主导地位的衰退与多极化国际秩序的加速形成。通过积极而务实的外交策略,伊朗已确立自身作为这一新兴秩序中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亚洲企业正在向“修复型经济”模式转型,体现出该地区未来发展将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可持续理念与多边合作机制。亚洲正处于双重变革的交汇点:企业通过重构商业模式探索自然与商业共赢的路径,而伊朗等国家则借助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以经济外交推动全球规则的重塑。在这一趋势共同塑造的未来中,亚洲将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更有望成为国际新秩序的关键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