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12, 2016 21:10 Asia/Shanghai

在上期节目中我们向大家阐述了女权主义的观点对家庭机制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在本台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中,我们将为大家阐述幼儿园取代母亲的角色和幼儿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父母尤其是母亲在生活中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和基本的作用。家庭环境就像一片肥沃的绿野,滋养着娇嫩花蕾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部分思想家认为,孩子是否幸福与家庭和培养方式息息相关。
显而易见,母亲在家庭中发挥着基本作用。母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在两个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第一方面,儿童在母亲的慈爱中渡过其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这几年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了解母亲习惯和行为特点的阶段。第二方面,从母亲特有情感的角度来讲,母亲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庇护所。每当孩子感到危险时,他就会从母亲那里寻求庇护。在孩子看来,他能在母亲的怀抱中找到安全感。英国心理医生约翰•巴尔贝对该问题做出了强调。他就此说道:“儿童依恋母亲的情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石。如果孩子没有依恋母亲的情感,他就不能与其他人建立正确的关系。”巴尔贝还强调称:“儿童就像需要食物那样需要母亲的陪伴。”
今天在极端女权主义运动中,为了让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女权主义者试图开设幼儿园以此代替母亲的角色。很多女权主义者认为,与子女共度时光是强加给女性的一种卑微的工作,摆脱它的出路是幼儿园。今天,西方社会免费的幼儿园表明,在取代母亲和家庭角色方面,幼儿园是女权主义者实施的一个有目的的计划。西方作家威廉•加德纳在《针对家庭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幼儿园是激进女权主义者与家庭作斗争的另一个武器。她们不向有需要的人们提供幼儿园服务。因此,她们清楚女性的普遍权利,以便再次组织社会要务,让女性摆脱母亲担负的责任。激进女权主义者认为,当幼儿园免费向所有人开放时,人们需要正常家庭存在的感觉就不复存在。”
西方另一名作家卡拉尔•兹纳斯•米斯塔尔写道:“幼儿园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允许她们对女性说,女性能够摆脱抚养子女成长的重担。”
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幼儿园对儿童的心智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一个负面影响是,幼儿园会打乱儿童的信任感,增加其暴力倾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教授杰•贝尔斯克之前曾表示,幼儿园对儿童没有害处。但现在他却认为,幼儿园伤害了儿童的信任感。此外,西方作家巴尔格鲁认为,被送到幼儿园的儿童如果一周内在幼儿园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认为被他们的父母抛弃了一般。杰•贝尔斯克认为,长时间在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危险的状况。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激进儿童暴力倾向加剧、中断学业、被拘留、失业、嗜酒、流浪和被投进监狱,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人在儿童时期缺乏情感造成的后果。
无视母亲在培养子女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西方社会面临很多问题。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肯兹雷写道:“表面上,西方教育体制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导致子女与父母陌生起来。”在西方,一位将较多时间花费在家庭之外和职场的母亲会把她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下班回家后,这位母亲由于工作劳累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为母亲的作用。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波顿•瓦特博士认为,幼儿园对于儿童来说是一场灾难。他说:“幼儿园不可能提供高于母爱的情感。”
西方心理医生艾略特•巴克尔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从事与暴力倾向的人和杀人犯有关的工作。这些人的父母为了宽慰其犯罪子女过来看望他们。通过观察这些焦急不安的父母,巴克尔说:“我非常吃惊,在他们的子女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哪里?”巴克尔表示,接受他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无一例外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他说:“我注意到,这些人在出生不久后就与母亲分开,并被其他人抚养。母亲看管他们的时间很少。”
西方政府提供的福利是由强制性纳税得到保障的,税务成了正常家庭所承受的一个重担,以至于一对夫妇都必须工作,他们的子女被送到幼儿园。然而,根据加拿大卫生和福利部的研究,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认为,在上小学之前,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地方是在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尽管女权主义者们对送孩子去幼儿园做出了强调,但女性却倾向于在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洛杉矶时报》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表明,79%有子女的事业女性表示,如果可以,她们将在家看管孩子;如果没有经济困难,她们将会放弃自己的工作。这一结果让女权主义者惊奇不已。对加拿大女性机构成员进行的一个整体调查也表明,69%的受访女性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她们情愿在家看管孩子。这一结果与开设幼儿园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伊斯兰教中,加强家庭机制的因素之一是父亲和母亲正确地培养子女,特别是母亲。母亲的慈爱可以预防很多心理和精神疾病发生。伊斯兰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关于女性和男性在家庭中的影响和他们对家庭的关注说道:“家庭是情感的港湾,家庭应不断发展和壮大。父母应努力制定恰当的计划,每天花费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玩耍。父母应将他们的价值观和观点通过明确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从儿童时期开始,父母就应创造与子女保持亲密、慈爱关系的条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