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世界的团结(7)
穆罕默德•伊克巴勒•拉哈里于1877年出生于现在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市,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他在家乡读完小学,然后前往拉哈尔市接受高等教育。在伊克巴勒硕士毕业后,他被任命为拉哈尔东方学院的哲学与政策教授。为了继续深造,他于1905年前往伦敦,并在剑桥大学就读。伊克巴勒以伊斯兰教内容 为题材的演讲让他在欧洲名声大噪。他在1908年回国后担任拉哈尔大学哲学系主任。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在本台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穆罕默德•伊克巴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的这一节目。
在上期节目中,我们讲到宗教改革家赛义德贾马伦丁•阿萨德•阿巴迪列举了伊斯兰国家落后的原因,伊斯兰世界实现统一的障碍,穆斯林回归纯正的伊斯兰教,摒弃宗教信仰中的迷信思想、放弃异端邪说,避免种族、民族和教派分歧,依靠宗教和人性美德,努力与独裁统治者和干涉人民参与政治决策作斗争,跻身科学和进步之林,并在西方殖民主义面前形成伊斯兰认同。贾马伦丁认为,这些是伊斯兰国家进步和强大的关键,也是穆斯林在西方殖民主义面前保持团结的要素。在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伊斯兰世界另一位改革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勒及其思想。
穆罕默德•伊克巴勒•拉哈里于1877年出生于现在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市,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他在家乡读完小学,然后前往拉哈尔市接受高等教育。在伊克巴勒硕士毕业后,他被任命为拉哈尔东方学院的哲学与政策教授。为了继续深造,他于1905年前往伦敦,并在剑桥大学就读。伊克巴勒以伊斯兰教内容 为题材的演讲让他在欧洲名声大噪。他在1908年回国后担任拉哈尔大学哲学系主任。
在1910年,巴尔干地区和的黎波里爆发战争,伊克巴勒深受影响,他对西方和欧洲的憎恶感也由此而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瓦解、伊斯兰世界分崩离析、欧洲国家对伊斯兰地区的统治以及他们对人民的压迫和犯下的累累罪行让伊克巴勒的精神和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继而从不同角度对西方进行解析。他在1930年当选为穆斯林联盟党年会主席,并首次提出成立巴基斯坦国的主张,并致力于该主张的落实。尽管巴基斯坦独立问题并未在伊克巴勒有生之年实现,但是巴基斯坦最终获得了独立,他因此获得了巴基斯坦之父的谥号。伊克巴勒熟知伊斯兰世界不同地区的问题,他努力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学识与伊斯兰世界的状况联系起来,以便为其政治和社会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伊克巴勒并不仅仅致力于教学和实现其思想,而且还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建树,他将其思想与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呼吁穆斯林觉醒和拯救伊斯兰世界。
伊克巴勒像赛义德贾马伦丁一样,是伊斯兰世界统一理论家,尽管两人对伊斯兰国家团结所持观点有所不同。伊克巴勒认为,穆斯林彼此之间不存在严重的、根本的分歧,他们在伊斯兰教义中是一致的。在他看来,穆斯林团结的主要核心是认主独一、《古兰经》和圣行。因此,认主独一在穆斯林中建立起牢不可破的统一,并促使穆斯林在思想和行为中也保持统一。伊克巴勒从真主创造体系的统一性延伸至穆斯林的团结,并基于《古兰经》和圣行提出了统一的思想。他在伊斯兰世界团结思想中避免种族狂热和种族歧视,抵制和鄙视那些利用伊斯兰民族主义的非穆斯林,并关注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和阿拉伯四个民族。在这位诗人和哲学家看来,穆斯林是一个民族,伊斯兰世界团结在任何民族和任何国家都没有特殊性。
在伊克巴勒看来,只有在对特殊标志或宗教赋予特定的地理证明时,人才会表现出民族主义。人倾向于否认偏见和狂热。骄傲自大的民族深谙自己的标志,却否认别人的标志,或者是狂热的民族清楚野蛮人、异教徒、东方或西方的标志,并逃避这一标志。伊克巴勒坚信,终有一天,伊斯兰世界团结将以一种政治和地理现实的形式得以实现,他要求伊斯兰国家切实关注伊斯兰国家的团结,并列举了危害团结的两大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一个伊斯兰国家无视自己的宗教教义,却屈身于部分非伊斯兰的政治和经济法规;第二个因素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另外一个伊斯兰国家发动袭击。他认为,一旦伊斯兰国家之间出现分歧,必须立即努力解决分歧。伊克巴勒忠告道,伊斯兰国家不应依靠像种族、语言和国家等因素,而应根据安拉使者基于信仰和团结的宗教教法而保持团结。
伊克巴勒依据当时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为伊斯兰世界的统一提出了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所有伊斯兰国家应处于一名领袖的管理之下似乎不太可能;第二种方式是,伊斯兰世界组建一个联邦,鉴于伊斯兰国家之间存在不协调,这种途径也不太切合实际。第三种方式也是伊克巴勒强调的一种方式,即:在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合约的框架内,伊斯兰国家彼此保持密切关系和紧密合作。他认为,为了解决伊斯兰世界的问题,穆斯林国家应依据先知的教导彼此保持团结,以免遭灭亡。伊克巴勒强调第三种方式表明这一点至关重要,即:他对穆斯林团结所持观点是一种有机的观点,而不是一种力学的观点。伊克巴勒认为,废除哈里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他在谈到伊斯兰社会的合作精神和伊本•赫勒敦关于必须关注外部和客观情况的理念时表示,在伊斯兰社会出现新力量的局势下,新的要求和逻辑也应运而生。因此,接受哈里发已不是一种传统和形式。
伊克巴勒认为,哈里发在伊斯兰帝国保持统一时是高效而有利的,但是在伊朗和土耳其由于在哈里发事务中存在意见分歧而彼此疏远、摩洛哥对这两个国家不怀好意和沙特沉浸在自己特有的高傲中,哈里发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合适机构。因此,哈里发无能代表穆斯林大众。伊克巴勒认为,伊斯兰社会必须热衷于要求自由的运动、获得独立和取得进步,以让自己成为伊斯兰家庭中合格的成员。在那时,穆斯林就能自然地保持逾越人为制造的边界和种族区别的团结。伊克巴勒认为,在一个国家和一种伊斯兰政治模式的领导下成立一个世界帝国是一种进行侵略和寻求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理念,他对此表示反对,并认为,伊斯兰教不是国家主义宗教,也不是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宗教,而是国际社会宗教。人为制造的边界和种族区别在用来方便识别时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是为了限制伊斯兰社会国家的视野。
伊克巴勒反对基于伊斯兰教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他认为,必须从国家的框架内摒弃国籍思想,并将宗教团结视为在伊斯兰社会的行为标准。伊克巴勒的宗教国家想法也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出来。
伊斯兰世界的动荡不安、穆斯林遭受的苦难和伊斯兰国家的糟糕状况不仅引起了伊克巴勒的关注,并对伊斯兰世界政治和道德衰落以及伊斯兰世界造成了严重影响。他认为,伊斯兰世界落后和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伊斯兰世界远离伊斯兰教的精神和思想价值。伊克巴勒提出“回归自我”的理念,呼吁伊斯兰世界回归自己的文化与文明。他希望穆斯林回归自我,从自己的文明、文化和天启经典的源泉中获得滋养。
在伊克巴勒生活的时代,知识分子更多地关注并倾向西方思想。他对西方提出批评的同时强调,穆斯林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伊斯兰教属性和认同。恢复已经失去的团结。伊克巴勒从以下问题中寻求穆斯林衰落的原因:
一:穆斯林的文化不迎合新的需求;
二: 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并缺乏认识;
三: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四:伊斯兰社会四分五裂,缺乏平等;
五:穆斯林之间苏菲主义盛行;
六:仿效;
七:对信赖真主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
八:缺乏正义和博学的领袖;
九:在伊斯兰文化中存在外来的错误思想。
为了伊斯兰世界统一而掀起伊斯兰运动,他还提出了一个含有4项原则的计划:
第一个原则:热爱和遵循《古兰经》;
第二个原则:回归圣行;
第三个原则:追随伊斯兰教法;
第四个原则:存在一个民族中心。伊克巴勒认为,这个中心是禁寺或天房,拥有伊斯兰社会团结的不朽力量。
好,亲爱的听众朋友,本台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就为你播送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