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3, 2017 20:44 Asia/Shanghai

在本台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伊朗阿塞拜疆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特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的这一节目。

“阿塞拜疆民族”是以其领土名称而被命名的一个民族,属于伊朗雅利安种族。据史料记载,“阿塞拜疆”这个名称源自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担任总督的波斯人“阿特罗巴特斯”。阿特罗巴特斯后来又效力于亚历山大大帝,在米底王国担任总督。再后来,阿特罗巴特斯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一个独立王朝,并让自己的王朝摆脱了亚历山大的统治。随着时代的变迁,阿特罗巴特斯的名称逐渐演变成今天“阿塞拜疆”的名称。于是,居住在这一王朝所属地区的人们便被称为阿塞拜疆人。在阿特罗巴特斯王朝之前,这片区域曾被称为小米底。

阿塞拜疆民族是雅利安米底人的后裔,如同今天的库尔德民族和卢尔民族。他们的语言是阿扎里语即古阿塞拜疆语,属于伊朗语族。在土耳其语在阿塞拜疆地区流行之前,阿扎里语曾是这一地区的通用语言,属于巴列维语支。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入侵后,阿塞拜疆人仍恪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土耳其人在公元11世纪和12世纪塞尔柱王朝时期的入侵,土耳其语逐渐在阿塞拜疆地区反客为主,阿扎里语却逐渐走向弱势,并最终消亡。尽管如此,一些零星的阿扎里语目前仍在阿塞拜疆一些乡村地区被使用。

在塞尔柱王朝时期,曾是游牧民族的土耳其人对阿塞拜疆人的绿色而丰饶的牧场垂涎三尺,并开始入侵阿塞拜疆人的牧场。在土耳其人到来之后,由于本土的阿塞拜疆人需要与外来的土耳其人进行沟通和联系,因此土耳其语词汇不断融入阿扎里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耳其人的势力不断壮大,而阿塞拜疆人却越来越处于弱势。就这样,在700年的时间里,土耳其语逐渐取代了阿扎里语。一种语言消失并融入另一种语言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不胜枚举,例如,埃及和北非人民以前所使用的本土语言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让阿拉伯语取而代之。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很多民族现在并不说其祖先所说的语言。比如,在中亚地区,古波斯语、粟特语和安息语都被土耳其语取而代之。然而,一种语言的影响力不会让一个本土民族的所有文化和理念被泯灭。鉴于此,现在的阿塞拜疆民族仍是其本土民族的直系后代,他们不仅传承了自己祖辈的文化传统,还捍卫着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伊朗阿塞拜疆人主要生活在该国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阿尔达比勒省和赞詹省以及哈马丹省部分地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十二位伊玛目派。大多数阿塞拜疆人都是虔诚的什叶派穆斯林,其中少数人是逊尼派和阿拉维派穆斯林。值得一提的是,继伊朗和俄罗斯在19世纪爆发诸多战争后,伊朗位于高加索的地区被分割,部分地区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其中就包括现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国。1813年伊俄两国签署的《古丽斯坦条约》和1828年签署的《土库曼恰伊条约》确定了两国的边界。此后,一些阿塞拜疆地区便从伊朗分离了出去,并被并入俄罗斯。阿塞拜疆共和国在1991年从苏联独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伊朗阿塞拜疆人约占该国总人口的25%,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市区。伊朗阿塞拜疆人的第一大部族是15世纪萨法维王朝伊斯马仪国王时期的沙赫萨万民族;第二大部族是奇兹尔巴什民族,他们生活在伊朗阿哈尔和梅什金沙赫尔周边地区;第三大部族是阿拉斯巴兰民族,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在丛林地区和山区,属于游牧民族。一般来说,阿拉斯巴兰民族逐水草而居,往返于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在炎热的夏季,他们会前往阿拉斯巴兰山高地、哈尔哈勒地区和伊萨拉姆地区;在寒冷的冬季,他们则迁往姆甘平原和临近阿拉斯河的气候温暖地区。

阿塞拜疆人的宗教节日包括开斋节、宰牲节和盖迪尔节。除此之外,在庆祝诺鲁孜节、举办婚礼和庆祝丰收时,他们会载歌载舞,并举行特定的体育活动进行庆祝。

伊朗阿塞拜疆人的手工业包括手织小毛毯、手织地毯、制毡、制造木质、石质和金属器皿等,他们的饮食包括面食、甜点、坚果和奶制品等。人们可以欣赏伊朗萨罕德山和撒巴兰火山上清澈的山泉,可以前往阿拉斯河周边地区、大不里士、阿尔达比勒、阿哈尔、卡莱巴尔、乌鲁米耶和马库等城市、坎杜万乡村、沙莱茵小镇以及阿拉斯巴兰地区的森林去旅游,以此感受当地阿塞拜疆人的风土人情。

伊朗不同地区的阿塞拜疆女性服装存在诸多共同点。整体而言,阿尔达比勒地区阿塞拜疆女性的服装最具代表性。阿塞拜疆男性一般身着外套和裤子,头戴无边帽或有边帽;女性则喜欢戴各种颜色并印有花朵图案的查尔格达头巾,喜欢穿宽大的长裙和装饰着硬币的坎肩。

好,亲爱的听众朋友,本台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就为大家播送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