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11, 2022 16:55 Asia/Shanghai
  • 中美关系研究(12)——中美两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分歧

在今天这一时间的节目中,我们将讨论中美两国在环境、太空和北极问题上的分歧。

在节目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中美两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分歧。2006年,在中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时任总统乔治-布什的共同关注下,中美两国建立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首次对话于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双方在促进贸易和投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达成共识。第二次对话于2007年5月在华盛顿举行。在此次对话中,双方就促进金融、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一些协议。在巴拉克-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使用清洁能源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在此方面,美国于2016年4月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该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范围,因为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巴黎气候协定》呼吁联合国成员国实现到2030年减排32%的目标。

巴拉克-奥巴马承诺,到2020年以前,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但是特朗普却一直对该协定提出批评。2017年6月,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特朗普在宣布退出该协定之后表示:“我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凭良心说,我不能支持一个惩罚美国的协定。为了履行保护美国和美国公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因为该协定是在将美国的财富与其他国家再分配。巴黎气候协定将对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打击,因为中国和印度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煤炭工业,但是美国却没有这样的权力。” 特朗普把全球气候变化视为“骗局”。早在2012年,他便发推特称气候变暖是中国人捏造出来的理论,目的是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特朗普是在此情况下发表这一声称的,即美国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污染国。中国在对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做出的反应中宣布:“中国将继续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中美两国在太空问题上的分歧。2007年1月,中国在一次行动中向美国展示了自己在太空领域的军事力量。在这次行动中,中国向太空发射了一枚陆基导弹,并成功的摧毁了自己的一颗气象卫星。美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种战略战争,北京政府公开这项技术是对华盛顿的一种明显斗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斩断美国伸向亚洲的手以及证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先进军事技术。在中国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之后,美国声称,中国此举违反华盛顿和北京之间达成的协议。中美紧张关系日益加剧,而且美国开始重建他们在太空中失去的霸权,并于2008年摧毁了他们在太空中的一颗失控卫星。

2013年,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发射高空探空火箭是首次测试新拦截器,拦截器可用来摧毁轨道内的卫星。美国官员表示,我们认为,这枚火箭携带的是一枚陆基导弹,这是中国首次测试拦截装置,这种装置可以追踪轨道上的卫星,并将其摧毁。美国时任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表示,中国很明显正在太空展现“更具进攻性的姿态”。五角大楼2013年在发表的83页的2013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形势》报告中说,北京正在展开各种活动,以阻止别国在危机中利用太空资产。但是北京官员强调,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

2011年,美国通过一项法律,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中国政府进行任何太空合作。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詹姆斯-刘易斯认为,中国在太空从事活动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美国和西方的统治。他说:“这些活动强调了中国的独立性和强大的力量。当然,中国的太空野心将促进科学,技术,工业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6月下令美国防部立即启动组建太空军的进程。他表示,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该问题证明了华盛顿在太空领域与中俄展开激烈竞争的野心。在特朗普下达命令后,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于2018年8月初宣布,争取到2020年成立 “太空军”。彭斯宣布,“太空军”将是美军第六大军种,争取到2020年成立。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在与中俄的激烈竞争中控制太空。美国副总统说,曾经和平、没有竞争的太空如今已变得繁忙且充满对抗性。这支新军种将成为继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之后的第六大新军种。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中美两国在北极地区的竞争。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储量占全球的20%,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发北极地区已成为可能。报道表明:北极地下已发现的油气储量相当于4000亿桶当量。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对北极的争夺主要在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5国之间展开,但中国对该问题表示抗议,并且也派团队前往北极进行石油勘探。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2017年9月宣布:“中国将加大北极科学考察的频次和力度,从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开始,中国将每年进行一次北极科学考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北极。此前中国每两三年或更长时间进行一次北极考察,今后中国将每年进行一次北极考察。国家利益是中国进行北极考察的基本定位。”

美国评论家表示,该问题表明了中国领导人的野心,因为该国将中国南海问题视为是国内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北极的主张。这一系列局势变化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特朗普时期在太空、环境和开发北极等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剧。

 

标签